10.26.2009

The Meaning of Travelling

前几天用电脑做了一张新桌面。想到陈绮贞《旅行的意义》里面的歌词,“说不出你到底欣赏我哪一种表情”。其实并不太喜欢这首歌,不过倒是贴切。

我越大越不喜欢旅行,尤其是要在外面过夜的出行。但我认识的朋友大多都爱旅行,还有我的父母,于是从小到大被拉着也去过不少地方,甚至有一段漫长的时间,我以为自己也爱旅行,还一个人去过不少地方。直到最近一两年,自己不那么矫情,不那么做作后,重新审视自己,才发现很多时候,一直在假装喜欢自己其实不喜欢的东西。心理学上有解释,但是我看不太懂心理学,只能说自己经常有这种无意识的行为。

旅行的时候,最快乐的时候都是在交通工具上。到了目的地,情绪就过去了。去的地方多了,看哪都差不多,城市都是高楼大厦麦当劳,大山都是青山绿水加缆车,海边都是贝壳咸味白沙子,名胜古迹都是烧香题字展览馆……

中国文化大抵上是推崇旅行的,尤其是文化圈的。唐代诗人那么多,单推李白,宋代又有苏轼。李白的行迹广阔是出了名的,苏轼则是因为贬谪等也走了不少地方。估计是从小就看这批人,心灵就受了不少荼毒。仿佛只有去过不少地方,才算是见识广阔,高人一等。后来总算不用再读课本,经过自己选择也看过不少其他的书。再加上人生阅历增加,总算发现,文章好坏与旅行多少其实并不沾边,见闻多寡与感受深浅更完全是两回事。

世界上有两种作家,一中自己的作品比自己走的地方远,另一种自己走的比自己的作品远。最喜欢的作家还是张爱玲,而她有一个上海就够了,其实不用去香港,更不用去美国。还有后来读过的简奥斯汀、艾米莉迪金森、伍尔夫,这些都是生活范围狭窄但作品意蕴深广的作家。一个人的思想其实是不受脚步的限制的,不是走多远,就能想多远。

其实北京一派文学我并没有读太多,从老舍到王朔,都是大概扫几眼代表作,但受到的影响却不小。喜欢作家对城市了了解,对普通市民生活的描写,而在其中却又藏着一种傲气,但却并不令人疏远。也想在北京生活,知道去哪儿看戏,去哪儿喝酒,去哪儿看荷花,去哪儿看枫叶,哪儿的小吃好吃,哪儿的衣裳便宜,大清早从哪儿走不堵车,下班了哪儿的菜市场菜还新鲜。

好希望也呆在一个城市,不用去别的地方。机场火车站,不知道怎么走都没关系;天天公交地铁出租车。慢慢过日子,认真的生活,不用再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,天天凑合着。

“不去天涯海角,在我身边就好。”——《忘记你我做不到》

我带着点儿北京东三环的薄情,厦门环岛路的矫情,石家庄中华北大街的人情,来到这。方知,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,也没有浪迹天涯的气质,不知如何生存。

No comments: